第四十九章_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
笔趣阁 > 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 > 第四十九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肚皮吃得溜圆,站起来都觉得难受,更别提出去走走了,最后卫蓁果断决定,还是干点费脑子的事儿用作消食吧。

  卫蓁面前,书桌上,摊开的是一幅西北诸郡的舆图,除了代表城镇分布的点,图上最多的就是代表流经西北境内各河流主支流的深深浅浅的墨线。

  旁边的一摞书册则是抄录的各郡人口数目和官府测量出的农田面积,把书册上的内容和舆图对应来看,可以清楚的看到西北八郡人口分布的稠密情况和农田分布的主要特征。

  西北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农业种植过程中主要靠引水灌溉,用后世的标准来划分,如今的西北以灌溉农业为主,有少量的绿洲农业和河谷农业。

  周人或许不懂种种农业概念,但他们显然很清楚水源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水坝可解决水源问题,渠道解决灌溉问题,因此,大周开国以来,燕家世代驻守西北,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修建、治理大大小小的干支渠道上百条,灌农田百万顷,可惜后来因为朝廷对于燕家的猜忌,中央财政收拢了对地方的支持,诸郡财政窘迫,有的河道多年未经修葺治理,现今早已干涸了。

  这也是西北这些年来粮食产量越发低下的原因之一。

  卫蓁之所以要整理这些,盖因灌溉水源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归纳出这些特征,才能更好的发现该从何处入手。

  尤其是在新式农具推广的时候,她知道了那个以农田做抵押,交利钱租借农具的律令,正因为如此,她才要尽己所能,想办法提高粮产,不让他们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

  话虽如此,修拦河坝、开挖渠道是历朝历代都在做的事情,且不提这方面没有她插手的余地,真要让她放手施为,设计出个什么大坝水渠来……那卫蓁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会。

  红袖已经进屋剪过几次烛芯了,卫蓁终于作罢,只是这次她略微有些拿不准,在找燕景云推广开来之前,她想先找个专业人士探讨一番。

  这个建议倒不错,目标明确,且提水工具确实与农事相关。

  翌日,卫蓁照旧去了趟田里,下午方才回府。

  夜深了,卫蓁没召郑远,只随口问了问屋内的绿荷红袖,看他们知不知道郡内专司水利的官员。

  “那明日派人去给那位遣田官传个话,请他下职后来府里一趟吧。”

  绿荷的前半句也只是她的猜测,毕竟嫁到西北以来,自家殿下对于农事的兴趣非比寻常。

  卫蓁还没想明白,绿荷开口:“不知殿下刚刚所作,可是用于农事的,倘若如此,不若去寻遣田官,他是郡内总管农事的官员。”

  都水使者吗?听起来像是兴修水利工程时的中央的特派官员,这个官职……凉州城貌似没有常驻的……

  但经过这些日子卫蓁对周边村子灌溉水源点的观察,这里的水道设计多为井渠、沟井,在提水方面还有大大的改进空间,所以,她现在做的,是想看能不能参考后世的各种提水工具,找出一种或几种适用于当下情况的提水工具,节约人力,提高灌溉效率。

  卫蓁在正厅捧着茶啜饮,就见下人引着一名穿官袍的人进来了,来人身形高大,五官端正,就是不知为何行走间偶有瑟缩之意。

  不多时,就听下人说梁大人到了。凉州城位于武威郡内,这位梁大人就是主管该郡农事的遣田官梁同升。

  她当然不知,眼前这位梁大人姿容颇佳,为官上也算尽忠职守,却偏偏生得一副谨小慎微的性子,说直白些就是胆儿小。

  嗯……提水工具嘛,也算水利相关!

  两个小姑娘对视一眼,红袖先答:“回殿下,如果在朝中的话,水利一事是由大司空掌管,可是地方上的事,奴婢就不清楚了,只听说各地兴修水渠时,会命都水使者作为主持。”

  在脑中细细回忆了一番,从简易工具到机械工具,最后卫蓁思定,手中炭笔落在纸上娑娑作响……

  今日梁同升刚一下值,出了农署的大门不到两步,就被两个腰佩长刃、气势骇人的侯府护卫拦住了去路,言:殿下请您过府一叙。梁同升本人和仪安公主自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但之前经手的新式农具出自谁的手,他还是清楚的,当下就暗自在心里猜测,莫不是农具的事出了岔子……如此,他自然不免心中揣揣,背脊上沁出一层冷汗。

  眼下,到了卫蓁面前,他俯身参拜,不敢乱瞧,连从对方脸上窥得一二的机会都没有。

  他的心思卫蓁不知,只是看他颤颤巍巍,似身有旧疾的模样,还未全礼,就制止了他,道:“免礼,梁大人请入座。”

  听到女子的声音轻缓,不像有气,梁同升微微安了些心,手边茶水未曾饮用,壮着胆子问:“敢问殿下召臣前来,所谓何事?”

  他问得直接,卫蓁也没兜圈子:“据我所知,如今诸郡有许多地方的农田是高过渠堰的,而且,农人在浇灌农田时仍旧是人力取水,需知,人力有穷时。故而,我参照古籍绘出了三种提水用具,望大人指点一二。”

  卫蓁的这番话给足了梁同升面子,同时他知道不是自己工作上出了纰漏,也彻底放下心来。

  “公主心念百姓,实乃苍生之福。请殿下放心,臣必知无不言。”

  卫蓁眼神扫过桌上,旁边的人就把纸稿转交给了梁同升。或许是涉及到自己专业所在,他拿到纸页后,整个人都严肃了起来。

  “借殿下纸笔一用。”

  卫蓁自是许了,而后在一旁静坐饮茶,中途叫了人来小声吩咐了几句,这当中,由得他目不转睛地在纸上勾勾画画,偶尔口中会出声念叨一两句,

  半晌,他终于抬头。

  “殿下,依臣看,首先应该排除龙骨车,其构造更契合南方的水田,于西北用处不大。至于后两种,则各有利弊,水车可用于水流量较大的主河道和干支流交汇处,无需人力即可自行取水。而筒车则可以安置在地形高度差较大的地方,由水力推动,或固定位置,用人力、畜力拉动。”

  一口气总结完,梁同升端起桌上的凉茶润了润喉,然后视线又黏在旁边的纸页上移不开了。三种提水工具的名称都是写在纸上的,他也就照着叫了,方才没有多想,如今将那水具的名字与纸上的图样对照起来,才觉得真真贴切,更别说那构造精妙的水具了,难以想象这是一个人能想出来的。

  殿下说她是从古籍上看来了,梁同升不敢质疑,却也是不太相信的,他不敢说博览群书,但与农事相关的古籍书册却是从来都不肯放过的,这几种水具他闻所未闻。况且,如果前人的书上真的有这般实用的器具,为何无论官田私田,都从不见有人用过。

  先有几种新式农具,又有三种水具,常人但凡能想出其中一种就足够声名传世了,而且这些却全部出自一人之手……

  梁同升想不到的是,这的确是从书上看到的,也的确不是一个人想出来,这是经过无数农人的经验、智慧所总结出的。不过这注定是一个无从解释的问题,也只能任人猜测。

  知道自己依照回忆画出来提水工具确实能用上,卫蓁也暗自松了口气,总算没白忙活。

  “幸有大人博学多才,既然确认了筒车与水车所长,那回头我便与侯爷说,早日将此事落定。”

  听到此事或许还要再拖上几日,梁同升立刻急了,顾不上自己所为是不是逾距,忙道:“殿下,此事何必麻烦侯爷,臣就是负责农事水利的遣田官,若殿下放心,此事交于臣便可。”

  卫蓁一想也是,告诉燕景云之后,还得交给遣田官去做,何必多此一举。

  “那就辛苦梁大人了,只是还有其他几郡……”

  “臣写好信,殿下盖上印鉴即可,剩下的交给臣来办。”

  食其禄尽其事,这梁大人是个尽职尽责的官,他的提议给卫蓁省了事,她何乐不为。

  “今日有劳大人,时间已晚,下人已备好晚膳,还请大人入席。”

  梁同升拱手推拒,道:“用饭就不必了,不瞒殿下所说,臣见猎心喜,不快些将这些图纸整理出来安排下去,怕是寝食难安啊!”

  见他说得真挚又激动,卫蓁也没有多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wz.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w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